各有关单位:
2015年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已于8月30日至31日完成了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、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、自然科学类青年基金项目、社会科学类青年基金项目电话答辩评审。根据评审结果及基金管理办法,拟资助的项目为:2项自然科学重点项目、3项社会科学重点项目、13项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及8项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。建议资助的项目内容参见附表1-4。
现对拟资助的项目进行网上公示,公示期为10月1日至11日,如对所公示项目有异议,请书面告知极地办,传真010-68012776。
极地考察办公室
2015年9月30日
附表1. 拟资助的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(共20万元)
项目名称
|
申报单位
|
申报人
|
资助金额(万元)
|
极地专项“十三五”滚动项目设计研究
|
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
|
潘增弟
|
10
|
极地海洋环境综合考察规划研究
|
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
|
陈红霞
|
10
|
附表2. 拟资助的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(共30万元)
项目名称
|
申报单位
|
申报人
|
资助金额(万元)
|
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在北极地区的适用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项目
|
武汉大学
|
李雪平
|
10
|
我国开展南极活动的战略问题研究
|
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
|
郑苗壮
|
10
|
西北航道沿线经济开发的中加合作研究
|
上海外国语大学
|
汪段泳
|
10
|
附表3. 拟资助的自然科学类青年项目(共39万元)
项目名称
|
申报单位
|
申报人
|
资助金额(万元)
|
极区电离层F-lacuna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
|
中国极地研究中心
|
杨升高
|
3
|
南极普里兹湾近20年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调控因素:实测和遥感数据结合研究
|
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
|
范高晶
|
3
|
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. ICE-L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及其功能研究
|
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
|
王以斌
|
3
|
普里兹湾陆架水溢流生成南极底层水的可能性研究
|
中国海洋大学
|
孙永明
|
3
|
基于运动场的日侧冕状极光运动模式研究
|
中国极地研究中心
|
王倩
|
3
|
南半球副极地流涡的变化特征与机理研究
|
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
|
段永亮
|
3
|
一株分离自北极的聚磷菌聚磷特性及其生态意义的研究
|
武汉大学
|
常绪路
|
3
|
基于卫星测高、验潮和GPS多源数据联合的南大洋海平面绝对变化及其机制研究
|
武汉大学
|
柯灏
|
3
|
雪堆对北极春季对流层内臭氧损耗现象的影响研究
|
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|
曹乐
|
3
|
极地工作人员所受宇宙射线剂量评估
|
国家海洋技术中心
|
张金钊
|
3
|
极地海洋温盐测量仪量值溯源方法研究
|
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
|
程净净
|
3
|
基于海冰影响下的南大洋遥感水色组分反演
|
同济大学
|
曾辰
|
3
|
主被动微波遥感协同极地冰盖冻融探测方法及应用研究
|
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
|
王星东
|
3
|
附表4. 附表3. 拟资助的社会科学类青年项目(共24万元)
项目名称
|
申报单位
|
申报人
|
资助金额(万元)
|
“北极域外利益攸关方”的身份构建与话语塑造——以英、德、中为例
|
中国极地研究中心
|
邓贝西
|
3
|
新兴国家南极政策比较研究
|
中国政法大学
|
杨昊
|
3
|
南大洋国际治理范式研究
|
中国极地研究中心
|
徐晨
|
3
|
中丹北极关系研究
|
同济大学
|
唐尧
|
3
|
北极航道商业利用中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
|
中国海洋大学
|
李浩梅
|
3
|
泛北极海洋保护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应对研究
|
华东政法大学
|
郑雷
|
3
|
南极考察站网络效益量化评估
|
武汉大学
|
刘海燕
|
3
|
南极海洋保护区国际法问题研究
|
复旦大学
|
吴宁铂
|
3
|